2008年6月22日 星期日

嘗試

工程上的論文研究,大致可以分為幾種類型。

第一種,是理論方面的研究。
可以從基本的物理現象,和數學的架構之下,
並搭配敏銳的觀察力,以及對世界萬物之真理的執著,
發展出一套解釋某些現象的理論。
這種研究者,是我非常敬佩的人,因為他們能結合本身的智慧,與細心,並把握難得的機緣。
比如說,核反應方面的理論研究,反應器的設計,爐心的設計與布局等等。

第二種,是實驗方面的研究。
做實驗,或許有些人覺得不如做理論的人強,
但實驗其實不是沒有學問的重複動作。
做實驗的人也必須要有充分的理論背景,而且要有綿密的邏輯思考。
不斷的要修正各式各樣的誤差與變因,
甚至在發現實驗結果與理論有衝突的時候,
還要帶著批判的精神,去挑戰該理論,判斷理論是否有所瑕疵。
要做到這一點,其實也是很不容易的。

講到這個,就要提到核工方面的熱水力學,
往往是透過一部分理論的推導,加上在各種不同的條件限,做了無數的實驗,
不斷的記錄數據,驗證,最後才做出可以預測某些結果的經驗公式。

這種研究者,也是我非常敬佩的人。他們能夠不厭其煩的做著類似的工作,
為了能夠歸納出難以預測的流體的一些性質,以預測熱水流的各種特性,
以便拿來運用在反應器的設計與工程上。這種人的耐心與細心,令我感到敬佩。

第三種,叫做模擬。
跑模擬,有些時候是方便,有些時候是不得已。
跑模擬的過程,其實跟實驗差不多。但是,為什麼不做實驗,反而要用電腦來測試呢?
我想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實驗做不起!
我們可能無法為了研究核反應器事故,就故意做一個反應器然後把他爆破掉,來觀察它的結果。
(事實上,美國幹過這種事情,而且不只一次。美國有許多反應器的「屍體」,都是當初為了研究的結果。他們的研究的財力不是我們能想像的。)

第二個原因,如果能把實驗的系統,用電腦程式建立起來,
以後若需要在很快的時間得到一個堪用的結果,
或是,若要預測未來的時候,透過電腦來跑,付出的成本與時間會少很多。

但是,做電腦模擬其實也有很深的學問。

古人說,文人相輕。我不知道理工的人會不會也相輕,
比如說做理論的人看不起做實驗的,做實驗的人看不起跑模擬的這種現象,
我覺得沒有必要比較,各行各業都有各自的難處。
跑模擬的人,除了要有理論背景知識,加上些許做實驗的方法論之外,
還要擁有跟電腦溝通的能力。

跟電腦溝通,和跟人溝通,是完全不同的。
學過數值方法的話,就會知道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概念,
放到電腦裡,變成離散化的東西之後,就會完全不同。
嗯,這扯遠了。數值的東西,可以未來再另外寫文章說明。

好,做模擬的人,要在熟讀理論之後,利用電腦程式建立好要模擬的對象,
加上一次又一次的嘗試,從失敗中找到方向,慢慢的走向成功。

這樣的人我也很敬佩的,因為他們必須建立起一個繁雜的系統,
做為現實(實驗)與虛擬(電腦模擬)溝通的橋梁。
這個階段所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傳統會遭遇到的問題,
還有很多必須跟電腦合作愉快的問題。

為什麼每一種研究者,我都敬佩呢?
其實,不管是那一種方面的研究,
只要是真的投入了時間與精力,
就對於學術發展有所貢獻了。

我覺得科技發展的意義在於,成功不必在我。
雖然說,成功的那個人,可以享受成名的感受,甚至有名利雙收的可能,
但他的成功,除了要歸功於自己驚人的探索能力或是努力之外,
還要感謝過去許多的經驗累積而成的養分。

古往今來,知識的累積,從每一個人的些許研究,可能只是小小的成果,
或許也沒有成果,只有一些失敗的經驗留下,
但這些成功與失敗,卻也都慢慢的匯集成流,
知識系統慢慢的越來越齊全,越來越壯觀.....

人類的科技發展至今,
真的是透過許多許多不同的嘗試錯誤,並且累績至今。

嘗試。沒錯,就是不斷的嘗試,我們才能從過去走到今天。

因為大家都在這個世界,一個思想,一句話,一個行動,都不斷的回饋給這個世界一些東西,
我們的集體意識,也不斷的創造下一個時刻的未來。
這個旅程,直到今天,還在繼續下去......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我看到教授面向的亞霖了!! 很長篇大論喔! XD